全文 2600 字,预计需要6分钟
我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重度消费者,去掉新闻和灌水文章之外,平均每天大概认真阅读10篇左右的文章。在这10篇左右的文章中,我也会习惯性地将其中一部分保存到印象笔记上,文章会被自动打上 微信 的 tag 。
在理想情况下,我应该对每天收集到的文章进行整理。但显然并没有落实好这个规划,昨天发现已经积攒了一百多篇标记了 微信 标签的文章。于是决心彻底清理一下,随便翻了几篇之后,惊讶地发现尽管看标题都是确信仔细读过的文章,但每一篇里面的内容都很新鲜,无关是多久前保存的——乃至一天前读过的文章也很难复述出主旨和里面感兴趣的部分。
我开始对每天在阅读文章上花掉的时间感到懊悔——因为看起来并没有真正从中获得什么,也许用这个时间玩游戏倒是会获得真实的快感。我相信不只有我有这个问题,尽管用印象笔记保存文章的人比较少,但微信自带的收藏功能八成都有用过。收藏了很多东西,但并没有真的获得什么,换句烂梗说就叫 听了很多道理,却仍然无法过好一生 。痛定思痛,总结了几个原因和大家分享一下:
- 阅读习惯不好;
- 没有对应的认识(知识)体系;
- 缺少及时回顾、整理;
- 输入的效率和输出比真的差了太多;
为了便于说明原因,用11月初时读到的曹政这篇 从校园到职场——如何自我估值 (建议阅读本文后再看)文章举例。
阅读习惯不好
回想一下做英语阅读时,老师一定告诫过大家,要先读题目再看原文。不信邪的人先通读文章再看问题,结果往往就要再回头读一遍。这是因为单纯地、缺少目的地读,很难记住方方面面的情况,只有带着问题读题目才能快速解决问题,精力才能聚焦在一个方面上。
但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不是考试,没有附带题目。如果没有清晰的阅读目标,就很容易导致一篇“干货”文章读完,感觉获得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、没想过的内容,但真正有价值的收获却很寥寥无几或容易忘记。
要想带着目标阅读也很容易:信息泛滥的今天,你愿意点开标题看看内容就已经说明了你对某些方面是有兴趣的,那只需要把这种无意识的兴趣转化为清楚的目标,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。实在不行,你还可以用一个万能的问题来反问自己:这篇文章对我有何帮助?拿例文来说,标题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清晰的目标:读完文章后我要知道如何对自己进行估值 。
对文章缺少结构性的认识也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,比如现在你还是否记得此文的主题是什么?是否意识到这段文字在整体中的结构?
对于阅读习惯特别好的人来说,我相信他们脑中此时应该有这样一个图:
- 目标:解决读了文章记不住/用不上的问题
- 阅读习惯不好
- 读文章没有目标
- 缺少结构性认识
- 其他还没看的
- 阅读习惯不好
没有对应的认知(知识)体系
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摄入了太多不甚了解甚至完全陌生领域的内容。我们对很多文章的内容也许都稍有兴趣,但只要没有构建好或尝试构建相关方面的系统性知识,就只能看个热闹。
想象一下,现在有一篇讲你很熟悉的方面的文章,你通篇读下来很有可能就像妈妈屋子一样,很快地把各种内容分门别类放到脑海中对应的地方。但如果没有知识体系,读再多也只是熟悉名词的重复。
比如我,关注军事新闻很多年,但说来惭愧,我对这方面的知识全无体系。所以阅读再多分析文章,对里面什么 红旗*、歼10-C 如何如何的文字都没有明确的概念。如果让我的那几个好朋友来看,他可能一下就能发现这些装备的发展。
想建立知识体系,要么主动思考,要么有足够的兴趣,要么投入足够时间理清对应的常识和概念。
及时回顾并整理
没有人的记忆力强悍到过目不忘。有价值的内容读一遍是不够的,还要对其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提炼。更重要的是要和其他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记录、对比以及反复复习。
高二时候忘了在什么文章中看到了“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”,当时觉得对为人处事甚有帮助,又很有“共产中文”的味道,于是特意抄写下来,后面还反复让自己复习了几次,结果就是我至今都还能清楚地记得。因此对于可操作性强的内容(比如例文这种),回顾与整理后还要做到知行合一,毕竟“理论联系实际”也是三大优良作风之一。
输出比输入有价值
对于如何让读文章更有价值这件事情上,我一定比只阅读了该文的诸位们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了解。因为为了把这件事情说明白,我花了两个多小时输出为你眼前的文字。这个过程有主动思考,有明确的认识,有清楚的结构,有不断的重复。看吧,在输出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几乎全部都解决了,我自然比诸位多了些理解。但在我开始落笔前,却完全不是这样的。
输出不仅可以是写作,亦可以是复述、演讲或实践等等。倘若时间精力充沛,请一定不要吝于输出。
整理完笔记后我非常懊悔地跟子源说起记不住这件事情,他似乎被我的偏执震惊了,劝我不能学什么都为了有意义,并提到 Steve Jobs 的这句 名言
Again, 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;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.
大意:要相信生命中每件事情都会在未来有它的意义
但我想这并不矛盾,在这个信息密度很高的时代,更好地阅读有价值的内容,才让它们变成了生命中的点,也才能在未来体现其价值,倘若只是“假装学习”,那又如何能影响未来呢?
Last modified on 2019-01-11